一月八日, 是2023年中文學校第一次上課, 學校舉辦了幼稚園小朋友最期待的「年貨大街」大型新年教學活動,雖然還有兩個星期才是農曆新年,但是整個活動喜氣熱鬧,為即將到來的新年掀起了濃濃的過年氣氛。
今年的年貨大街分成三個部分: 學校走廊的年貨和手工藝義賣攤位,大體育館的年貨教學攤位,和大禮堂由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表演的「年獸來了」舞台劇互動教學。
走進走廊,首先看到的是年貨義賣攤位,由家長代表們負責籌畫,攤位上有年貨食物,過年裝飾的銀柳和春聯,還有中國服飾的義賣。家長代表黃思穎特別從紐約購買銀柳來義賣,很多人對銀柳非常好奇,銀柳用台語發音與「銀兩」諧音相似,有著財源滾滾、吉祥富貴之意,是春節期間很多人喜愛的應景花材。另外,課外活動老師許淑芬和徐嫚君老師也在現場製作喜兔捏麵人和造型氣球義賣。
再走到大體育館, 就更能感受到農曆年味。四個喜氣洋洋的紅色帳篷教學攤位,各個張燈結綵,掛滿了燈籠、鞭炮等新年飾品和吉祥物,四個教學攤位分別為財神爺和紅包的故事,書法老師黃明嘉揮毫寫春聯、元寶和新年習俗介紹,以及林梅英老師年貨和年食介紹等。
林梅英老師的年貨介紹攤位上,陳列著許多具有特殊寓意的年貨年食,有象徵步步高升的年糕發糕,甜甜蜜蜜的糖果,平平安安的蘋果,大吉大利的桔子,事事如意的柿子,有旺來的鳳梨,團團圓圓的紅豆湯圓和像元寶的餃子,及年年有餘的「魚」和 十全十美的「什錦菜」等,其中擺飾的菜餚如魚,什錦菜,餃子和湯圓,都是林梅英老師周日早上現做的真材實料,再用保鮮膜包裹起來作為教學材料。
林老師的講解生動活潑有趣,還讓小朋友親手觸摸實物,模仿大人挑選年貨,並跟著林老師學說幾句過年吉祥話,不僅是小朋友,家長們各個都收穫滿滿。
走完以上熱鬧的年貨大街,小朋友和家長們進入到大禮堂觀賞「年獸來了」的話劇演出,也是整個教學活動中小朋友最期待的。在老式舊宅過年的場景中,舞台上的義工家長生動演繹年獸的傳說,講述過年貼春聯、放鞭炮、穿紅衣服的習俗由來,台上表演的義工家長和一旁說故事的老師也隨時跟小朋友互動,不時引起全場小朋友們陣陣的笑聲和熱烈掌聲。
讓生長在海外的孩子們也能過個實境的農曆新年,透過逛年貨大街、看戲等實物展示的形式,充份認識傳統年節的概念和文化習俗,是舉辦這個教學活動的最大目的。雖然疫情又再度緊張,學校在評估下決定開放給家長進入學校,陪伴著孩子一起學習傳統過年的習俗,並拍照留下美好的回憶,大家也一起過了個歡樂的早年。
波士頓僑教中心主任潘昭榮與財神爺, 及年貨大街工作人員和義工合照
教學攤位之一: 年貨介紹。林梅英老師準備了應景的食材如蘋果, 橘子, 柿子和鳳梨, 以及菜餚如魚, 湯圓等,為小朋友解說過年採買年貨和年食的意義,小朋友也學習到跟年食有關的吉祥話。
教學攤位之一: 揮毫寫春聯. 由書法老師黃明嘉示範教學寫春聯。小朋友看著各個躍躍欲試,輪流練習拿著毛筆寫春聯。
在大禮堂則有由璞石中華文化工作室表演的「年獸來了」話劇互動教學。從故事中了解到農曆過年要穿紅衣服, 放鞭炮和寫春聯的由來。
年貨義賣攤位之一: 春聯。
教學攤位之一: 財神爺和紅包的故事。小朋友聚精會神地聆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