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長大後我所明白的一件事
從前,我常因躊躇不前,而喪失很多很好的契機。尚記得,我有次被社團的老師委任爲線上曲目負責人。沉重及龐大的工作量,非我一人得以承擔。我從團員中選出自己的團隊後,整段工程啓動了。但那時的我,行事不足果斷。兩月流失,依舊連影片的風格都未定案。後來,我基於同儕給予的鼓勵下,獻出我為數不多的果斷,影片風格也得以塵埃落定。原來,果斷就像觸電一樣,那種清醒的感覺,是我在之前極少體驗到的。
那次之後,我開始反省自己的生活細節。我恍然發現,原來我是個優柔寡斷的人物,如果按此種規律發展下去,我終究難成大事。儘管經過多次的權衡利弊,我依舊不敢踏出屬於自己的第一步。我發現,“選擇”對於幼小的我,就像個黑洞,一旦沉淪,我的思緒、我的靈魂就會被撕裂成粉碎,再也難以恢復原狀。慶幸的是,我知道“果斷”的感覺是怎麽樣的。兩個,三個,無數個......我只要選擇那一個我最想要的就能有效地解決問題了。
掌握果斷,令我感覺無與倫比。它像威士忌,在一接觸到味蕾的同時,就給人短暫卻龐大的激靈。做出果斷的選擇,事情便很自然地,會往自己想要的方向前進。上了高三,邁入人生第一個里程碑,現實讓我明白的,就是“果斷”二字。不止班級内部競爭激烈,就連以前沒有人願意參加的比賽,也開始有競爭者。我曾眼睜睜地,看著機會白白在我眼前流失。那是成年禮的伴奏,在我下定決心要競選這個職位後,我才知道原來已有同學走馬上任了。
經過幾次的教訓,我瞭解到:成長不止思想要變沉穩,心儀的機會擺在自己跟前時,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爭取。自己想要的,他人也在虎視眈眈。自己的躊躇,就是在把機會拱手讓人。這個道理,已貫穿我現今的生活。讀書還是不讀?讀。參加比賽還是不參加?參加。休息還是不休息?休息。掌握了快速選出答案的方法,就能撥得雲開見月明。果斷,是長大後我所明白的一件事。
評審評語:「果斷」是長大後學到的一件事,這切入點有新意。作文結構清晰,運用了論述的基本結構—開頭、正文、結尾。語詞遣用得當,能清晰地表達作者的感受和想法。文章末段的一連串自問自答,更讓人感受到作者的體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