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近年來臺灣的生活越來越方便舒適,在美國的臺灣移民人數也逐年減少。中文學校在招生方面,也從之前的以傳統班為主力,漸漸地往中文第二外語班(Chinese as Second Language - CSL)發展。CSL的學生除了在文化背景方面,有別於出生在第一代的臺灣移民家庭中的學生,平常在家中,也無法像傳統班的家庭有練習中文聽與說的機會。於是CSL班級的中文教學內容設計,一直都是各中文學校的一大挑戰。
多數中文學校在一開始招收CSL學生時,多半會依照低年級傳統班的教學方式,來教導CSL的學生。在前一兩年,多半還能引起初學者的興趣。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CSL學生除了對傳統班中高年級的教材內容逐漸失去興趣之外,文化背景的不同,也是造成CSL學生最後對中文學習無法適應的主要原因。
克里夫蘭中文書院於2019年起,就開始著手於CSL教材的重新編寫。希望能藉由幾位資深教師的經驗,以本土化、客製化、專業化的原則,配合目前學校因應疫情影響緣故實施線上教學,朝著數位化、智能化、網路化的方向設計出一套適合CSL學生上課所使用的數位教材。
會議開始先由教師們簡單分享一下目前的教材編輯進度,接著講師介紹了一套目前在教材編寫上非常實用的數位線上工具—Ponddy Reader。藉由人工智能的協助,教師們可以在短短的一分鐘內,就能完成平常需要花費兩三小時來編寫設計的備課過程。
講師以中秋節為例子,現場簡單示範了如何從網路上尋找相關的教學內容,稍做整理後上傳至Ponddy Reader,並利用Google Translator及Audacity錄下真人發音上傳至Ponddy Reader,短短不到一分鐘的時間,Ponddy Reader背後的人工智能已經將課程所需用到各式內容製作完成,如:文章分級、課文中的正體生字、生詞、詞性、筆畫順序、拼音、真人發音、英文解釋、造句例句、相關字詞、相關圖片、文法分析等。連幾個好玩的評量小遊戲,也一同製作完成。改版後的Pnoddy Ready,更新增客製化的功能,讓教師們可以手動來修正以前人工智能在斷句或斷詞上可能犯下的錯誤。
會後羅偲嘉老師也和大家簡單分享了如何使用Twitter和Bitmoji來輔助華語文數位教學,以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之後更會向大家分享如何將Bitmoji和Google Suite相結合,來製作活潑生動的華語文數位教材。
所有參與研討會的教師們,都覺得獲益良多。也希望學校日後多多舉辦類似的講座,來和教師們分享各式華語文數位教材準備與製作的心得。
本次研討會影片連結:https://youtu.be/LMR-gQzzXqQ